江南及华南部分地区有较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16 2025-04-05 19:18:59
新能源方面,公司承建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150MWp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被列入第一批示范区项目,预计年盈利5000 万左右,未来5 年公司计划建设1.2GW 光伏电站项目,成为全国光伏电站领军企业。
其主要特点是:建设在分散建筑上的光伏电站实现即发即用,国家电网作为基础用电保证用户用电设备的正常用电,系统采用共网控制逆变装置,充分保证国家电网络运行安全。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推进的操作模式,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届时锦州将以全世界唯一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级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向世界展现锦州光伏之都新名片。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年发电和节电2350万度,年节省标准煤7851吨,减少CO2排放20570吨。该项目是截至目前国家批准的建筑光电应用集中示范区规模最大的项目,是目前国内外唯一的规模最大的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级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获批装机容量20兆瓦。据介绍,城市级分布式建筑光伏电站建设项目由沈阳西东控制集团公司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承建,通过对全市(含郊县和村镇)上千座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几百个项目充分调研后,最终确定了在100多座建筑上建设60余座光伏子电站,形成20兆瓦规模的城市分布式光伏电站。为加快锦州市市光伏产业发展,特别是扩大对光伏技术在建设领域的应用与推广,锦州市全面实施了分布式光伏电站节能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全市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以及满足条件的住宅小区全面推进建筑光伏,建设一座超大型城市级分布式微电网光伏电站,全力打造建筑光伏应用之都。
实现了分散的阳光、分散发电、分散用掉,分散建设在各个建筑上的微电网,统一采用模块化管理,由一个建设在城市中心的城市级分布式光伏电站管理中心实施各微电子网的在线监测与集中管理,形成名副其实的分布式微电网光伏电站系统该项目已经被列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示范城市项目,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住建部、财政部和美方领导小组将来锦州召开现场总结会。3月份我国进口多晶硅总量为8402吨,环比上涨50%%,同比上涨30.6%。
业界一直对2014年我国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要达到8GW的目标能否实现持怀疑态度,本月上旬能源局发文坚定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8GW目标,市场再燃雄心。而造成多晶硅进口量大幅上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国产多晶硅的价格居高不下,而国产多晶硅无论是质量还交易方式均没有明显优势。其中由贸易公司途径进口多晶硅的数量约981吨。就数量而言,其他地区进口量变化不大。
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量约1373吨,环比下降57.9%,同比下降69.4%,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约为3381吨,环比上涨58.5%,同比上涨14.6%。其中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量约2558吨,环比上涨86.3%,同比下降3.4%,以来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量约为4065吨,环比上涨40.4%,同比上涨91.3%。
3月环比各国多晶硅进口数量除美国以外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来至美国的多晶硅进口数量下降8.3%,而来至德国的多晶硅数量大幅上涨124.7%,来至韩国的多晶硅进口数量上涨83.6%。政策的陆续出台使得我国多晶硅进口数量由2月份的大幅下降转为3月份的大幅上涨,说明组件终端市场订单预期向好,如图可以看出3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数量接近历史最高点,行业回暖可期。多晶硅双反针对贸易方式改变而言效果明显,而对于进口数量而言影响并不大。3月份来至德国的多晶硅进口量约3148吨,来至韩国的多晶硅进口量约2341吨,来至美国的多晶硅进口量约1895吨,来至挪威的多晶硅进口量约67吨,来至日本的多晶硅进口量约235吨,来至台湾的多晶硅进口量约697吨,来至香港的多晶硅进口量约17吨,来至马来西亚的多晶硅进口量为1.2吨。
而从市场份额来看,国产多晶硅的市场份额明显在萎缩,多晶硅双反并没有达到预期。后市方面,因4月份光伏产品价格下挫,加之分布式政策预计7月份出台,4月我国多晶硅进口量有可能再次下降,而国产原生多晶硅的价格下滑幅度不大,企业仍会首选进口原生多晶作为主要渠道,因此预计4月多晶硅进口量下降幅度不会太大。2月份来至德国的多晶硅进口量约1401吨,来至韩国的多晶硅进口量约1275吨,来至美国的多晶硅进口量约2067吨,来至挪威的多晶硅进口量约71吨,来至日本的多晶硅进口量约169吨,来至台湾的多晶硅进口量约613吨,来至乌克兰的多晶硅进口量约4吨。据数据显示,2月份我国进口多晶硅总量为5601吨,环比下降17.5%,同比下降29.9%
由另一个角度看,国家对35GW光伏发电提供的补贴足以支持超过4000亿的永久债融资,可建设超过60GW的光伏电站,使中国一跃成为光伏发电大国,这比直接补贴效果大得多。这还未算未来25年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成本下降。
太阳的辐射量稳定,因此,光伏系统的发电量是长久可预测的,只要上网有保证,现金流也是长久可预测的,不像火电受原料价格和机组维修等因素影响。随着发电基础的扩大,这种以光伏发电现金流为基础而设计的永久债,其安全性不亚于国债,故此,最终市场接受的利息率可能低于3.5%,这相当于德国光伏融资的成本,使光伏发电对比火电更具竞争力,并实现平价并网的梦想。
每25年更换一次组件及损耗件。为什么不把这些资源放在国防及教育的领域呢?为什么有便宜的核电、火电不用,而要为了一个行业的存亡而去发展昂贵的光伏发电呢?把钱补贴银行债务并裁减产能不是更省事吗?因此,光伏发电要实施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在零补贴的前提下,与火电竞争,实现平价并网。在这种思维下,光伏在发电端实现平价并网,恐怕还要多10-20年。在这项政策下,国家每年用于光伏补贴的金额将达200亿元以上。世界平均电价每年上升约3%。通过发行光伏永久债券使全民参与光伏发电建设永久债券(Perpetual Bond)是一种国外流行的融资工具,发行债券的企业并没有还本的责任,只是偿还利息。
这样的电站的二次投资会低许多。长久下去,安装量的不断上升将使补贴开支上升,造成国家长久财政压力。
因此,利用资本市场发行光伏永久债券作电站收购及建设用,是中国应探索的道路,也是实现光伏平价并网的有效手段。2012-2013年的光伏大寒冬,促使国家推出三年35GW的安装目标,并通过补贴电价去推动光伏安装量的成长。
为了彻底解决中国现存40GW光伏产能的问题,并推动中国成为绿色能源大国,我们以在西部无人地带建设一个1000GW电站为假设,探讨用火电标杆电价上网的可能性。假如每瓦的年发电量为1.5千瓦时,第一年的每度上网电价为0.42元,固定利率不还本是5%(永久债利率),每瓦投资7元,我们得出下列的曲线。
当前我国的许多光伏电站都是光伏企业投资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成立一只主权性质的光伏发电基金向市场收购电站,促进光伏企业资金回笼,基金并以永久债的方式向公众集资,利息率定位5%,以每瓦的投资额为7元计算,每瓦的发电收益达到0.45元即可满足支付利息的边际条件。由于不需还本,永久债券在资产负债表上被视作股本。债券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价格随风险和利率周期波动。而当前商业化的保险工具,已可为电站的发电量提供15年的保证。
故此,当前各省火电上网的标杆电价区间(0.3元至0.5元)是完全可以满足光伏永久债的财务设计要求的。有了这些数据,我们便可以进行财务模型的设计。
而以公共财政资源去补贴光伏发电,长远来说是会引起道德争议的。永久债券的持有人视债券为收息工具,并在需要资金时在市场出售套现。
掌握了这些特点,我们便可以把电站的使用寿命设计为50年甚至100年。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以标杆电价上网是无法吸引投资者的。
总结回到我们文章开始的前提,建设1000GW的光伏发电场所需的光伏产品,足够我国当前的光伏企业生产25年,而光伏发电的永久债市场规模在不考虑过程中赎回的情况下,将需达到7万亿元,这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持有5000元存款性质的高息低风险金融资产或每人每年投入200元的25年后的5000元(可能25年后5000元连吃顿像样的饭都不够),但却使中国成为新能源建设的超级大国,同时减低对石化能源的依赖,提升了国家的能源安全,同时减低了污染。而随着电价的提升,每年累计的盈余资金不单只可拨备作25年后的设备更新用,也可用作建设电网或赎回债券或派息增加债券的吸引力。由于光伏发电本身的风险极低,结合保险工具及有国家主权背景的企业主体,永久债的利率比国债高50至100基点就具有吸引力。和火电及水电发电设备比较,光伏发电设备是静态设备,维护和运作成本低,大型光伏电站的每年维护及运作成本大约是投资额的1.5%。
利用光伏发电的特点开辟新的道路要找出光伏发电生存的道路,必须由光伏发电独有的特点出发。在西部地区,每瓦的发电量为1.5度,这相当于每度的上网电价只需达到0.3元即可满足支付利息的边际条件。
而上网电价基本上是和通胀挂钩的。你有想过在中国西部建设一个1000GW的光伏电场并用火电的标杆电价上网吗?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技术和财务上是可以实现的。
在当前的政策框架及思维模式下,大家考虑的是光伏发电项目所能提供的内部收益率,并通过银行进行融资。光伏组件的寿命长,25年只衰减20%,并且仍可发电,需要更换的只是逆变器的零件,在支架方面,使用混凝土作支架,使用寿命可达50年甚至100年。